日前,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浙江大学创新管理与持续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睿华创新管理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吴晓波、徐宁、李思涵、杜健团队的《从“混沌”到“有序”:吉利汽车研发体系的破与立》成功入围2022年度第十三届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被誉为中国管理案例的最高奖项。在全球汽车产业不断变革与重塑的大环境中,汽车企业面临来自高速发展的全球经济、多样化的客户需求和快速更迭的前沿技术等多重不确定因素的挑战。
企业如何运用研发体系的力量,应对来自内外部多重不确定性的挑战,成为企业亟待思考的问题。本案例聚焦吉利研发体系的变革历程,阐述两次研发体系变革中研发流程和组织结构的演变,以及驱动变革的重要因素及变革结果。
案例试图揭示在面临高度动荡的外部环境和日益激烈的竞争格局下,企业应敢于质疑并转变在过往实践中发展出的结构和惯例,不断打破现有体系并建立新的平衡,开发更具竞争力的新产品,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获取持续竞争优势。这也为其他传统企业的体系变革提供了借鉴经验。
吴晓波教授曾作为“管理顾问,指导并见证了作为中国制造一员的“吉利”是如何逆风跃迁,完成非线性成长的。下文节选自吴晓波、杜健、李思涵2021年出版的 《非线性成长:吉利之路》一书自序,文中吴晓波教授真挚回忆了自己与汽车、与吉利的往昔,生动再现中国制造企业一路走来,披荆斩棘的成长历程。当我试驾着3.8秒零百加速的“极氪001”飞快地驰骋在杭州湾吉利汽车研究院的试车场上时,忽然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19年前我受聘吉利集团“CEO管理顾问”时,在吉利汽车宁波北仑工厂试驾“美日汽车”的情景一下子浮现在眼前……生产线上的敲敲打打,特别是居然在一个大土坑中像油漆家具般用砂纸手工打磨车壳……往事历历在目,真有天壤之别!作为吉利曾经的“管理顾问”,我怎么能够不为之感动和自豪!
1997年6月,正在英国剑桥大学制造研究院(IfM, Institute for Manufacturing)做访问学者的我,得到了去瑞典哥德堡参加国际技术与创新管理学会年会(IAMOT)的机会。其间我参观访问了沃尔沃汽车厂,其质量优先与安全优先的理念和创新管理体系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从此我与汽车结下了不解之缘。“汽车一定会成为中国人生活中的必备品,势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成为我的信念。
1998年,我第一次访问日本,即与朋友去了日本的“汽车之都”丰田市,参观丰田汽车工厂,“看板管理”“丰田生产模式”“混流生产线”等,令我目不暇接,深感钦佩。2000年到2001年,我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做富布莱特高级访问学者期间,与以《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闻名的“麻省理工汽车研究小组”有了接触,自费去了两次当时的世界汽车之都底特律,考察了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企业的总部及多家配件工厂。在看到底特律衰落迹象的同时,我又深深为他们所开发的新能源原型车和美国国会的“下一代汽车计划”所震动。这触发了我的思考,也让我看到了新汽车范式崛起的曙光。
缘分天注定。2002年,受时任吉利集团CEO徐刚先生之邀,我受聘担任了吉利集团CEO管理顾问。这真是冥冥之中的命运安排!尽管我对汽车行业的理解还很肤浅,但多年来对汽车和汽车产业的情结居然有了用武之地。
2002年夏天,记得是在台风登陆的间隙,我第一次去吉利汽车宁波北仑工厂李书福和徐刚的联席办公室,简短的寒暄之后即去看现场。车间里忙碌而紧张,看得出员工们的高涨士气。然而,生产线的装备和管理显然与我之前看过的沃尔沃、丰田、克莱斯勒三个巨头企业有天壤之别……居然有那么多的敲敲打打,居然还有手工打磨油漆……当时我开玩笑地说:“看了这样的装配现场,我也不会买你们的车!”但我们三人午餐时聊起汽车在中国的普及、汽车工业的未来,却又不约而同地信心满满。我们坚信,以中国人的学习和拼搏精神,以中国市场潜在的巨大需求,我们一定能够挤进去、赶上去!我说:“哪一天吉利汽车领先了,我一定买!”
2003 年,日本丰田生产模式之父、东京大学著名教授藤本隆宏先生在网上看到我担任吉利汽车 CEO 管理顾问的消息,专程来杭州找我,要求我安排他去看看吉利的汽车工厂。参观考察临海工厂回来后,他又约我共餐,席间我问他的观感,他摇摇头说“差距太大了”,不相信中国汽车工业在短期内会有大的发展。当时确实是吉利汽车最困难的时候,没钱,没人,没技术,只有“汽车疯子”的奋斗胆略和诱人的愿景。
而这个“顾问 ”,我做得也不容易,一切都是“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当时,省里的一些领导和很多同行都认为吉利汽车的基础太差,不相信吉利能造出好车。主要领导曾建议我给吉利找个“洋拐棍”(与成名的国外汽车企业合资是当时流行的做法),我回答:“残酷的现实是,那些‘洋拐棍’事实上都是‘洋指挥棒’。吉利汽车在开放环境中的独立自主精神值得支持和赞赏!”
就是在这样差的条件下,吉利的民营企业家以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感动了一大批汽车行业的专家和一大批有知识、有抱负、有情怀的有志之士,凭着他们的艰苦奋斗,吉利汽车发展迅速,在人们的质疑甚至嘲笑中,傲然崛起。
多年后,吉利集团高级副总裁张爱群女士回忆起当年我给吉利高管们做“品牌管理”报告时的情景,仍然让我脸红。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大家都是那么稚嫩,但骨子里都有一种强烈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
那时的我又怎么会想到,缘起沃尔沃的汽车情结会有吉利收购沃尔沃的伟大结局!
02
从弄潮儿到领潮人的“非线性成长”
时间过得飞快,2012年,藤本隆宏教授应我邀请来参加浙江大学与剑桥大学制造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第七届“全球化制造与中国” 国际会议,并做大会主旨报告。他又一次提出访问吉利汽车,我介绍他去参观了工厂。此次考察回来,他的说法与十年前完全不同了。他感到非常吃惊,对这样一个低起点的民营企业的进步,尤其是在管理技术方面的进步,感到非常震撼和钦佩!谁能想到,吉利汽车在短短的二十年中,能够从“一无所有” 到全球先进?从“老百姓买得起的车”美日、豪情到“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自由舰、博越、博瑞,再到领先的智能互联汽车领克、极氪…… ;从没有研发到合作成立研发中心CEVT,再到拥有全球一流水准的杭州湾研发基地;从收购英国的锰铜出租车公司、澳大利亚DSI变速器公司到全面收购沃尔沃轿车,再到近年来收购马来西亚宝腾汽车、路特斯汽车、美国太力飞行汽车、沃尔沃客车,又成为戴姆勒汽车的最大股东……吉利已经拥有了全产业链的世界级汽车研发设计、制造和创新能力,并进一步从汽车设计制造走向全方位的“智能出行服务”,实现了从“追赶”到“超越追赶”的蜕变。2017年,我与一批专家去吉利汽车访问,看到新推出的吉利与沃尔沃的合资品牌车领克,不由赞叹,这真是物美价廉的创新“智联车”!2018年初,我成为领克 01 车的第一批车主,真应了2002 年的那句“哪一天吉利汽车领先了,我一定买”!有人说吉利缺乏颠覆性的创新,是这样吗?从车型的表面来看,是的。但是,吉利这二十年的造车历程,是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就能实现的吗?是大胆利用资本、大肆收购就能实现的吗?表象的背后,是大量学习中的创新乃至创新中的跃迁,从理念到文化,从流程建立到流程变革,从个人行为规范到组织机制,从封闭到开放, 从二次创新中的学习到“忘却学习”,从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双轮驱动到拥抱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范式转变……凡此种种,当我们的认知能够透过表象看到本质时就会发现,吉利的成长,就是 “非线性成长”!03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浪潮中的感慨
我这二十余年的汽车情缘,也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汽车梦的缩影。不同的是,我的汽车情缘在冥冥之中多了一些超越时空的情愫和缘分。从一家民营企业的崛起,到一个产业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经济发展之路的曲折和漫长,企业家、经理人、工程师、工人……他们超越自我、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是多么令人钦佩!随着我国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村村通公路,那么多曾经的“穷山恶水”变成美丽乡村,越来越多的人在闲暇时开着越来越精良的国产车,在美丽的田野中欣赏着祖国的大好河山,怎能不让人感慨万千?我为自己没有做旁观的“学者”,而是深入企业,做了力所能及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而感到骄傲和荣耀。以前我在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会议时,经常听到外国专家说,中国企业没有创新,只是“盲目的模仿者”(Copy Cat)。如今,以吉利为代表,中国企业用事实证明了自己。投身中国企业的发展之路,也让我和我的研究团队在创新管理的研究中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源自中国企业实践的“C理论”。大量的中国企业从二次创新走向原始创新,直至抓住“范式转变”的机会窗口,实现了从追赶到超越追赶,这就是发展中国家摆脱“路径依赖”,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美好生活的“非线性成长”之路!纵观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中国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经济增长模式发生根本转变,传统的粗放发展模式不可持续;消费结构升级带来市场环境的深刻变革;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了新产业、新商业模式、新业态发展的历史机遇;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以及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提升,使中国企业全面进入全球化发展的新阶段。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进而有效指导更多企业的实践,是学者开展有责任的研究的境界和使命。通过对吉利汽车的研究,探究中国企业从追赶到超越追赶的成功之路,发现具有普适性的管理规律,加以提炼升华,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在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中,情境作为前因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网络化情境、多层次的市场空间情境、多样的技术体制情境和制度转型情境。作为研究中国企业管理的学者,当我们将西方已有的管理理论应用于研究和诠释中国管理实践时,一些中国情境与源自西方情境的理论相矛盾,难以被已有的管理理论有效解释, 这体现出中国企业管理理论的独特性和重要性,更意味着中国企业管理中的创新具有更大、更深远的世界意义。科学没有国界,我们相信,对中国企业管理的科学研究将形成新的、可以通行全球的、国际公认的学术成果,进而正面影响世界的文明与进步。中国企业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中后来居上,“从麻雀变凤凰”,从“削足适履”到“进入无人区”,从“追赶”到“超越追赶”,自有其道理所在。这正是当下中国管理学界开展科学研究的重大责任和机会:深入实际,沉到底、顶到天,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揭示真理,诠释真理,普及真理。2021年,吉利控股集团迎来创业35周年,是吉利迈进科技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年。35年来,吉利逐步实现了从汽车制造公司向智能电动出行科技公司的转型,致力于打造未来立体出行新生态。因这些美好的愿景,更因与吉利的那份“汽车情缘”,我极其快乐地带着我们的团队,致力于从吉利的成长历程中深入挖掘和系统梳理出中国民营企业的非线性成长特征与规律,并雄心勃勃地期望此书的出版能为基于中国管理实践的管理理论“C理论”的形成添上重要的一笔。期望能得到学界和管理实践界的批评指正,期望有更多志同道合者共同锤炼“C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