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需要开源精神?从“肥宅快乐水”说起

4月23日,由浙大睿华创新管理研究所主办的2021睿华春季论坛成功举办。IBM大中国区红帽混合云业务整合总经理庄健炯先生受邀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为现场的逾百位企业家分享了他对开源软件和开源精神的理解,他指出开源的意义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去做创新,拥抱开源现已成为行业的趋势。


本文由睿华创新管理研究院根据庄健炯先生在2021睿华春季论坛上的演讲补充整理,有删节。


最近杭城的最高气温节节攀升,气象局也官宣入夏,这个时候最治愈的莫过于喝上一杯“肥宅快乐水”。


640 (12).png


可口可乐作为世界上最赚钱的软饮之一,其完整配料表至今仍是可口可乐公司最重要的商业秘密。网传,可口可乐公司公开了部分配方,包括糖、碳酸水、焦糖、磷酸、咖啡因、“失效”的古柯叶等,但其核心技术是在可口可乐中占不到1%的神秘配料——“7X商品”仍显得很神秘。


更有传言说,可口可乐的神秘配方被保存在亚特兰大一家银行的保险箱内,保险箱的钥匙由三个人保管。这三个人不能同时乘坐一架飞机,以免他们同时出现意外,他们也与公司签订了严格的保密协议。


1

  开源可乐配方

640 (13).png


与可口可乐公司不同,多伦多的一家开放可乐公司(OpenCola)反其道而行之。2001年1月27日,他们在GNU上发布了开源可乐配方的1.0版本(最新版为1.1.3版)。


640 (14).png


将以上的浓缩液用五倍的苏打水稀释,就是一杯开源可乐。开源可乐配方的发布是饮料行业的奈普斯时刻。任何人都可以采用这个配方调制可乐,也可以在这个配方上做修改,配制出其他口味的饮品。


开放可乐是一家P2P免费软件公司,公开可乐配方是他们商业推广活动的一部分。虽然开源可乐是因为开源软件而生,但是肥宅的力量让它获得了自己的生命。几年间,开源可乐的销量达到了15万罐。这间公司在2003年被创始人出售,他们公布的配方依然广为流传,至于他们当时推广的开源软件,已经在互联网发展的滚滚车轮中被遗忘。


今天的开源软件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但是很多人又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是码农才需要关注的领域。


2021睿华春季论坛中,IBM大中国区红帽混合云业务整合总经理庄健炯先生就将开源软件和开源精神拉近到了企业家与其他听众的身边。


640 (30).jpeg

庄健炯先生发表主旨演讲


2

  黑客精神与开源革命


一直以来,主流媒体造成了“黑客”和“骇客”之间的混淆。“黑客”真正的定义是擅长IT技术的电脑高手。


1997年的春天,一群黑客聚集在加利福尼亚州,这其中也包括 Eric Raymond ,他们想要找到一种方法,以推广免费软件给曾经回避这个概念的人。在这次讨论中,描述他们所推广的软件的新术语诞生了,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开源(open source)。

图片
图片
Free as in speech, not as in beer.
——Richard Stallman

图片


理查德·斯托曼是自由软件运动的精神领袖、GNU计划以及自由软件基金会(Free Software Foundation,FSF)的创立者,也是一个著名的黑客。他一向主张计算机软件要开放给所有人使用。


在今天的开源世界里,黑客有了超出了计算机领域的定义:有技艺,解决问题并创造事物,相信自由并愿意互助的人都可以被称为黑客。


3

  大教堂与集市


黑客精神也带来了产品开发模式上的变革。


Eric Raymond在《大教堂和集市》中做出了这样的比喻。传统大型软件(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的开发像是建造一座大教堂,先要绘制出完整的蓝图,有了严密的设计,再由一帮精英,严格地按照这个蓝图去执行。这种开发模式需要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历经漫长的开发、测试和纠错的过程,已经很难适应当代对软件快速迭代的要求。


640 (31).jpeg


集市模式,就是将项目放在结构松散、来去自由的集市之中,这里有黑客也有用户。做一个新项目的初始动机可以来自于少数人的兴趣,但是检验成果方法绝不能是产品团队的自嗨,而是接受市场和用户的检验。


在集市中有足够多的开发者和用户,他们本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层出不穷的创新想法不断地丰富、完善软件产品的功能,使得“好点子”永远不会被埋没。创新奇才们也能利用开源软件迅速地打造符合用户场景的应用并找到相应的商业模式。


640 (32).jpeg


Linux操作系统就是集市模式成功实践的产物。


在开源的世界里,大教堂终会倒下,而集市永存。


4

  究竟什么是开源?

图片
图片
开源软件是源代码可以任意获取的计算机软件,任何人都能查看、修改和分发他们认为合适的代码。开源软件依托同行评审和社区生产,皆以分散、协作的方式开发。
—— 红帽官网


“开源”指的是将事物规划为可以公开访问的,可以为人们修改并分享。开源一词起源于软件开发中,指的是一种公开源代码的软件开发形式。开源软件的源代码可供任何人审查、修改和增强,是一种知识免费共享的趋势。


根据FSF的定义,自由软件必须遵守如下四个“自由支柱”(注意这些是权利而不是义务):


图片
1.可以在任何使用环境中自由地部署软件,而没有任何限制。


图片
2.可以自由地研究软件的工作方式,并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和偏好进行修改。
图片
3.可以自由地二次分发(re-distribute)某个软件,以帮助有需要的人。

此处的二次分发既可以是有偿的,也可以是无偿的。

图片
4.可以自由地增强软件的性能,并发布增强的功能,进而让社区(各种程序员或非程序员)能够从中受益。

此类行为既可以是有偿的,也可以是无偿的。


FSF同时强调:自由软件不仅仅局限于非商业用途。如果某个商业软件程序直接或间接地获取了上述“自由”,那么它必须保持这种“自由”得以延续(开放源代码)。


相对于闭源软件的Copyright,他们创造出了Copyleft的概念,在遵守软件授权协议的基础上鼓励复制、传播和修改。

 

5

  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去做创新


开源对创新的驱动,也可以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


640 (15).png


社区里的A同学,觉得他做的蛋糕非常好吃,也乐于把蛋糕制作方法分享给大家,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一个美味的蛋糕。于是他把制作蛋糕的配方完整地写下来,并且放在了社区上,社区中的任何人都可以阅读。


过了一段时间,B同学发现了这个配方,制作出了蛋糕坯。B同学擅长做奶油,他还别出心裁地在蛋糕上加上了自己的奶油,他也把这个奶油蛋糕的制作方法完整地写下来,公布在社区上,指明蛋糕坯的配方来自于A同学。


一段时间后,社区上有了越来越多的蛋糕制作方法,用户们推陈出新地制作出了各种特色的蛋糕上有彩虹生日蛋糕,婚庆多层蛋糕,动物杯子蛋糕等。


这个例子中的蛋糕坯、奶油蛋糕、彩虹生日蛋糕、多层婚庆蛋糕、动物杯子蛋糕都可以作为一个开源项目。一个项目所复用的上家产品称为上游项目,复用这个项目的下家产品称为下游项目。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越上游的项目越需要强调核心功能的独特性,一般来说其商业价值比较小。越下游的项目越贴合应用,相对的商业价值比较大。


这个例子中也蕴含了开源软件的三大精神:


一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内驱力。如果没有这个内驱力,就没有今天这个开源的世界。


二是“不重复造轮子”的复用。当已有了这个蛋糕坯,我就不用自己再做了一个,我只要把精力花在创新之上。


三是“好主意永不会被埋没”的自然选择。除了A同学,社区中还有其他用户发布他们的蛋糕坯制作方法。最后谁的蛋糕坯会被最多地复用,就是自然选择的过程。好的项目自然会被更多的下游项目使用。


开源的意义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去做创新。而且经过了几十年的人类智慧的积累,我们今天的要实现的很多功能,已经有了现成的解决方案。


6

  开源在驱动整个世界


在开源世界中,打造生态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全球最大的顶级的开源软件基金会基本上全是美国的。中国的现状如何呢——2020年6月15日,“开放原子开源软件基金会”注册成功,这是中国第一个开源软件基金会。2020年9月10日,华为公司发布了鸿蒙操作系统,并宣布将鸿蒙开源。


中国企业在全球顶尖软件基金会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包括在理事会成员的数量,中国企业的影响力以及对于开源软件社区的贡献。


开源在驱动整个世界,几乎所有的云计算公有云的厂商都是开源的,安卓也是开源的。在移动世界里,如果没有安卓就没有中国手机的产业。


今天全世界的开源社区,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1500万的开发者共同参与,这是当今任何一家商业公司都不可能达到的雇员人数。据NASA统计,如果要用另一种语言重写现在的Linux操作系统,需要花费4000亿美金,这也是任意一家商业公司所无法负担的。


640 (16).png


拥抱开源现在也成为了行业的趋势。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微软,90年代初Linux刚刚呈现出蓬勃之势的时候,微软视开源为软件行业的“毒瘤”。现在微软的口号是“Microsoft loves Linux”,在Satya的推动下微软的AZURE成为了全球第二大公有云厂商。由此可见,Marc Andreessen所提出的“软件正在吞噬世界,而开源正在吞噬软件”如今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作为开源领域最成功的商业公司– 红帽“Red Hat”的开源培训和认证也成为当今职场炙手可热的通行证。